团结报2020-05-01订阅
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2周年。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这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诞生。
“五一口号”是如何诞生的?为何说“五一口号”是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它和新型政党制度有何关系?在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2周年之际,本期“掌中宝”就和大家一起重温关于“五一口号”的那些事儿。
1、什么是“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特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特别是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2、“五一口号”发布经过?
1948年上半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所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已泾渭分明:国民党的战事已是强弩之末,蒋介石一意孤行的独裁、专制统治行将被推翻;共产党历来倡导和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新政权,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推进而提上议事日程;国民党策划和制造的“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一系列惨案,使民主党派一些人士从“第三条道路”的幻梦中清醒过来,同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起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和自觉选择。
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晋冀察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又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当日,通过陕北的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同一时间,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5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五一口号”。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
1948年4月30日,在保定阜平县城南庄,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
3、“五一口号”缘于廖承志的一封电报?
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起草与正式发布,在时机成熟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缘于廖承志的一封电报。194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按惯例,为纪念这一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共中央都会通过新闻宣传部门——新华社,对外作出专门决定,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革命战争迅猛发展形势下的1948年“五一”劳动节,自然也不会例外。
当时担任新华社社长的是廖承志,正率队驻扎在位于太行山深处涉县的东西戌村。作为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想到的是请示中共中央。于是,他随即给中央发来一个十分简短的电报,询问“五一”劳动节快到了,中央有什么重要事情发布。电文很快传到了西柏坡,机要工作负责人罗青长随即把来电送给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来。廖承志的这封简短来电,当即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于是,“五一口号”初稿应运而生。
4、毛泽东做了哪些重要改动?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主席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这是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4 5 6 |